“只是暂时到养老院住住”等老父母一住进去,子女就狠狠抛弃

“老年”代表一个人于根本存在上的改变。它最显而易见的,就是“无数的事物一去不复返”。如果有人不为失去那些事物而遗憾,那是因为他不曾爱过它们。我觉得,那些轻易就接受“老年”、歌颂“老年”这件事的人,他们没

  “老年”代表一个人于根本存在上的改变。它最显而易见的,就是“无数的事物一去不复返”。如果有人不为失去那些事物而遗憾,那是因为他不曾爱过它们。我觉得,那些轻易就接受“老年”、歌颂“老年”这件事的人,他们没有真正热爱过生命。——西蒙.德.波娃

  成年人、年轻人、孩童对待老年人的态度

  成年人对待老年人的实际态度,特征在于他伪善的两面作风。他在某种程度上屈服于我们最近几个世纪看到强制于人的公众道德,要他敬重老年人。

  但是为了他自己的利益,他最好是把老年人当成下等人来看待,并让他们相信自己已迈入衰颓。他努力让父亲感觉到自己的不足、笨拙,以便老年人将事业转移给他,儿子再也不要他的建议,让老年人甘心扮演被动的角色。要是迫于舆论压力,使他不得不供养老父母,他还是会听凭自己的高兴掌控他们;他越觉得父母亲无法独自做决定,就越毫无顾忌地掌控他们。

  成年人以隐蔽的方式专横对待依赖他的老年人。他不敢明白地命令老父母,因为他没有权利要求老父母服从他,于是他避免与老父母正面交锋,而是用策略摆布他们。他以基于老父母本身的利益来诱导他们。全家人都是一起合谋的共犯。大家极力耗尽老年人的耐力,以殷切的言语来使他再也不能动弹,以带著讥讽的善意来对待他。

  大家在他们面前尽是装傻,甚至就在他头顶上互相交换带有默契的眼神。大家故意说些伤人的话。要是说服的力量、狡猾的手段没办法让老年人退让,大家就会毫不迟疑地对他说谎或强迫他。譬如,大家会跟他说只是暂时到养老院住住,一等他住进去,他们就将他抛弃在养老院里。

  在经济上得依赖成年男子的女性和青少年,他们都比老年人更有能力护卫自己:做妻子的对家庭有贡献,会做家事、在床上服侍丈夫;青少年则会成为大人,追究父母的责任。而老年人,只会落入衰颓、死亡中,没有任何用处。他只是累赘、无用之物,大家只希望能够忽视他。

  这个冲突中所涉及的利益,不只是在实际生活层面,也在道德层面:大家要老年人符合社会赋予他们的面貌。大家强制他们衣著要合宜、行为要得体、表面要彬彬有礼。

  尤其是在性的领域,他们是受到抑制的。杜斯妥也夫斯基的《少年》中,当老亲王索克勒斯基想要再婚,他的家人对他严加防备。这么做不只是出于利益,而是这念头本身就引人议论。大家威胁著要把他送到疯人院里,最后是囚禁了他,他后来因此而死。在二十世纪的中产阶级家庭中,我知道有几个类似的例子。

  儿子对于父亲往往怀著怨恨,这样的态度也显现在女儿对于母亲上。比较不矛盾的感情是女儿对父亲的、儿子对母亲的。当他们亲爱的父母老了,儿女会为他们牺牲奉献。但他们要是结了婚,在配偶的影响下,对父母往往就不再那么慷慨。

  当成年人和老年人没有任何私人关系时,成年人会鄙夷、厌恶老年人:我们已经见到在前几个世纪里,喜剧作者是怎么在这题材上下功夫。老年人以夸张可笑的面貌显现在成年人眼中,成年人乐得以夸张可笑的手法来描绘老年人,以便藉著嘲笑来和他分道扬镳。

  有时这个嘲笑会做得过火,落入对老年人施虐的地步。有一次我在纽约包厘街观赏著名的夜总会表演,看到几名八十几岁的老妇又唱、又跳、高高掀起她们的裙子,我觉得困惑失措,底下的观众却笑成了一团。这样的哄堂大笑到底意味着什么?

  现今,成年人以另外一种方式来关注老年人:把老年人当作剥削的对象。在法国是如此,但在美国尤其是如此,在城市、甚至乡村里,有越来越多诊所、安养院、老人院,这些地方都尽可能让老年人付出更多金钱以享有舒适和照顾,但这些舒适和照顾往往不值得他们所花的钱。

  极端的情况下,老年人不管在哪方面来说都是输家,因为他们会因自己身分的矛盾而受苦。譬如在集中营里,他们注定是第一批受害者;他们没有工作能力,所以不会得到任何机会。然而,在越战时,美国人“审讯”老年人,也像对待成年人一样粗暴,因为他们也像其他人一样可以提供情报。

  年轻人、青少年和老年人之间,比较少反映他们和自己父亲的关系,比较是反映他们和自己祖父的关系。十九世纪以来,祖父和孙子之间往往彼此情感深厚。孙子起而反抗成年人,因为觉得老年人是像他们一样受到成年人的欺压,所以和老年人齐心团结。

  在捷克斯洛伐克,是年轻人在一九六八年一月发起了一场护卫老年人的运动。某些女孩身上表现出喜欢亲近老人的癖好,应该可以从对老祖父形象的恋慕来解释(这种亲老癖不存在于年轻男子身上;在某些病态的情况下,年轻男子通常会在他的性伴侣上寻找母亲而非祖母的身影)。

  不过,当祖父母是家中一大负担时,年轻人会觉得为了延长祖父母的生命而强制他们自己付出一些牺牲是不公平的。在西班牙一部残酷而迷人的电影《小车子》中,年轻女孩不耐烦地等着祖父死去,因为她觊觎他住的那间房间。大家往往会对所有老年人心生这种怨恨之心。

  年轻人会嫉妒老年人在经济或社会上所占的特权地位,认为早该抛弃老年人。和成年人比起来,年轻人比较没那么虚伪,他们比较敢公开表达自己的敌意。很多孙子很爱祖父母,而且他们受到的教育是要敬重老年人。然而,如果是在下层阶级的家庭里,孙子则有嘲笑祖父母的倾向。他们对于欺压自己的成人社会的不满,都报复在这个衰颓、残弱、古怪的老人身上。

  我还记得在拉格里耶时,我的表兄弟、我妹妹和我,是怎么嘲笑他们那些年纪颇大的家庭教师,而因为这些家庭教师的社会地位低微,大人们就宽容我们嘲笑他们。维昂在小说《揪心》里想像一个贩卖老人的市集时,其实是很写实的:贫困的老年人在市集上以拍卖的方式被卖掉,父母将所得的钱拿来买礼物给孩子,好让他们玩耍。


本文地址:http://www.jiaoyutoutiao.net/dongtai/896.html

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创业须谨慎!编辑声明:教育头条是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平台,转载务必注明来源,文章内容为作者天津一中网校山西分校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1074976040@qq.com

相关阅读
教育快报
7*24小时快讯
教育图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