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起点早教中心︱父母没及时做到这3点,会影响孩子一生!
最近这样一则新闻上了热搜。 一个 7 岁女孩在商场偷拿玩具,这个妈妈一气之下报了警。 回顾一下整件事的经过:原来是小女孩曾在店内偷拿过几个扭蛋,加起来有 200 多块钱。这一次当她又在店铺出现时,店员认出了她。 店员有监控
最近这样一则新闻上了热搜。
一个 7 岁女孩在商场偷拿玩具,这个妈妈一气之下报了警。
回顾一下整件事的经过:原来是小女孩曾在店内偷拿过几个扭蛋,加起来有 200 多块钱。这一次当她又在店铺出现时,店员认出了她。
店员有监控录像作为证据,确认孩子曾出现偷东西的行为,但女孩就是不承认自己偷拿了东西。
无奈之下,店员用小女孩的手表电话联系到她妈妈。
妈妈赶到后,对孩子进行了询问,孩子还是不肯承认,妈妈很生气,但她没有选择打骂孩子,而是进行了报警。
警察赶到后进行了情况了解,随后对小女孩进行了教育,告诉她偷窃也是违法行为,严重的话也会构成犯罪。
在民警的劝说下,女孩终于承认,自己很喜欢那些小玩具,但是觉得家里条件有限,不好意思让妈妈给自己买,就偷拿了几个,真的是一时没忍住。
女孩的妈妈最后按照原价给予了商场赔偿。小女孩也承认了错误,并诚恳道了歉,表示再也不会偷拿东西了。
事情看上去是解决了,却引发了网友热议。网友们的评论呈现两极分化的态势:
一部分网友肯定了妈妈的做法,觉得偷东西这种行为是绝对不可以纵容的。
妈妈这样的教育方法让孩子知道做错事要承担责任,给予了孩子正确的引导。
但另一部分网友认为妈妈对待亲生孩子的教育方式太过简单粗暴了,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孩子还小,明明可以采取更温和的手段来解决。
似乎什么东西扯上“钱”,都会变得比较敏感。
要起点君说,没有哪种教育方式就一定是完美的,大肆抨击这个妈妈实属没有必要。要说她对在哪,严肃处理,没有接纳孩子不恰当的行为,要说她欠缺在哪,便是忘了接纳孩子的情绪。
你说那是否有更好的处理方式?那自然是有的。
其实一直以来,在后台给君君留言问类似“孩子偷钱怎么办?”的家长并不在少数,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说说。
辰辰妈发现最近放在客厅桌上的零钱总是无故失踪,开始以为是辰辰爸拿走了便也没放在心上。但开始是三块五块,后来是二十五十,问了辰辰爸之后,辰辰妈才发现事情并不简单。
家里总共三个人,不是辰辰妈,不是辰辰爸,那是谁呢?辰辰妈压抑着自己的怒气,把辰辰叫到跟前询问:“儿子,你是不是拿家里钱了?”
辰辰不承认,但已然被自己慌里慌张的表情出卖了。
辰辰妈板着脸质问了几遍,辰辰就是不招认,嘴巴硬的很。辰辰妈一下就怒气值MAX:不仅偷钱,还撒谎,我怎么会养出这样的孩子!
随后辰辰享受了一把混合双打的滋味。
如果你家孩子没有这种行为自然是好,但如果真的出现了,也不必太过惊慌。
出现这样的问题,可大可小。可做得也非常多。
成长道路上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诱惑,衍生出这样那样的不当行为,只要严肃地正视,并采用合理正当的手段去纠正,就会引导孩子继续朝好的方向发展。
那么,孩子为什么会偷钱?
1. 孩子并没有“偷”的概念
妮妮发现家里玄关边上有个小盒子,妈妈总会随手放一些零钱进去,有时候出门前也会从里面拿一些。
有一天她从里面拿了一块钱,偷偷买了一根棒棒糖,心里有些慌张。尽管她小心翼翼地不被妈妈发现,最后还是东窗事发了。
妈妈大声地质问她:你这棒棒糖哪里来的?!
妮妮小小声地回答道:我从盒子里拿了一块钱......
妈妈瞬间火冒三丈,特别凶地训斥了她:不得了了,小小年纪还学会偷钱了?谁教你的!
但其实,孩子并不知道这种行为属于“偷”。家长们请仔细想想,在孩子第一次发生这种行为之前,你们是否告知过孩子:
1、不告知对方的拿取属于“偷”
2、即使对方是父母,也有独立的物权界限。
如果没有,就先别急着给孩子扣上“小偷”的道德帽子,充其量是模仿了家长从盒子里拿钱的行为而已,并没有人去禁止她,告诉她这个行为是“偷”。
2. 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在年纪小的孩子的观念里,钱没有价值,他获得的东西才有价值。需要的没有得到满足,才构成了偷钱行为的动机。
仔细想想孩子偷钱都是为了干什么?其实特单纯。
买干脆面,集其中的小卡片;
买火腿肠分给小伙伴一起吃;
想存钱买游戏机/娃娃/玩具;
……
仔细看这些孩子的需求,大都是一些吃吃喝喝玩玩等“朴素”的心愿。但偏偏大多数父母是不会满足这些需求的:
干脆面火腿肠多没营养,三无产品吃多了身体都不好;
那些破卡片集齐了能有啥用?
游戏机万一玩上瘾了耽误学习可怎么办?
……
但是如果孩子今天和你说:妈妈我想买一本英语字典。
你会拒绝吗?大概率不会。
一些“不务正业”的需求被长期压抑,导致孩子只能通过一些不恰当的手段来达成心愿。
所以,对孩子某些需求的偶尔“放肆”是很重要的。同时,我们可以教会孩子区分,什么是“需要”什么是“想要”,“想要”是需要被克制的,只有在“需要”满足的前提下,才能考虑被满足。
03. 一种引起关注的方式
这种情况相对少一些,但确实存在。
小磊父母都是生意人,特别忙。小磊从小被送到寄宿学校,回家就由保姆带着,能见到父母的时间少之又少。
偶然一次妈妈在家,小磊从她的手包里拿了钱,被妈妈发现之后狠狠地教训了一顿。后来他在学校拿了班级同学的钱,老师喊来了家长,一群人围着他狠狠教育了一通,阵仗可大。
可小磊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感受到自己和父母的联结。
说直白一点,不惹点事儿,他怕父母忘了他这个儿子。
孩子与生俱来对父母的依恋,渴望陪伴关爱和照顾。一旦这个环节出现了缺失,孩子就容易出现一些相对极端的行为,目的是吸引父母的关注。
作为父母,该如何应对孩子偷钱的行为呢?
1. 保持冷静与孩子沟通,问清楚原因
孩子到底为什么拿钱?钱用在哪里了?这些是首先需要家长弄清楚的。
是不是想买些“垃圾”小零食?
还是想得到上次妈妈不同意给你买的那个玩具小汽车?
又或者是儿童节想给同桌的小仙女准备个小礼物?
难道是被人欺负敲诈,遭到了校园霸凌?
……
在家长进行管教之前,还先冷静下来弄清楚原因。不问原因劈头盖脸的一顿打骂孩子是不会买账的。
久而久之,孩子惧怕的只是“打”“骂”,而不是真正意识到了自己行为的错误之处。更别提改正了。
2. 趁机进行物权意识教育,正确引导孩子的欲望
让孩子意识到事情的是与非,是帮助孩子建立正确三观的开始。
“宝贝,不经过别人的同意就拿,这叫偷,这种行为是错误的,是不道德的。我们不可以有。”
“不仅是钱,别的东西也是一样。”
“不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或者是其他的地方,你拿别人东西之前都必须征得同意。”
“即使是爸爸妈妈的东西,你也需要征得我们的同意之后,才可以拿取。”
“如果你实在想要某样东西,你可以和爸爸妈妈说,如果是合理的,爸爸妈妈会满足你,但不可以拿别人的钱。”
3. 满足孩子合理的金钱需求,帮助他树立好的金钱观
有些家长会认为,给孩子吃饱穿暖就够了,何必再给孩子零花钱。小孩子懂什么,不都乱花花掉吗。
家长越是把财政大权牢牢地攥在自己手里,孩子支配金钱的欲望就会越强。
清崎先生曾在《富爸爸,穷爸爸》中说过:只要孩子一开始对钱感兴趣,就该教他们理财。
“爸爸妈妈每天去上班,所以能挣到钱。获取金钱是需要通过劳动的。”
孩子对金钱本是没有概念的。父母要让孩子知道挣钱的不易,让孩子知道钱是父母辛苦付出劳动所得的报酬,并不是平白无故得到的,他们才会明白,才会珍惜。
并且,金钱的获取要合情合理合法,不能触及道德底线。
-END-
特别供稿:能力早教
研究院(本文为赢在起点能力早教研究院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赢在起点早教中心网址:www.elitebaby.cn
客服热线:4008880268
关注微信公众号:赢在起点能力早教
0-6岁能力早教课程,请加V-X:13120949185
本文地址:http://www.jiaoyutoutiao.com/dongtai/2783.html
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创业须谨慎!编辑声明:教育头条是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平台,转载务必注明来源,文章内容为作者未知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1074976040@qq.com
- 1
- 2
- 3
- 未来的教学资料管理模式会怎样?教培机构如何未雨绸缪?2025-03-11 13:27:17
- 一路追光,AI共未来——正保教育集团二十五周年庆2025-03-11 02:10:22
- 进入智能编程新时代,青软集团AI4SE智能软件开发实训站重磅来袭2025-03-10 15:40:33
- 如何防止教学资料被随意传播?教培机构需要注意哪些关键点?2025-03-10 15:00:15
- 常州威雅学校:威雅学子荣获2025年AFS中学生STEM国际学术营全额奖学金2025-03-10 11:38:18
-
火爆校园!20所高校为青春励志国漫《麻辣女配》点赞
2020-04-08
-
一场Fashion Show Party来袭,华尔街英语学员上演时尚秀
2019-10-30
-
4
华丽丽的“对抗赛”来了,华尔街英语广州学习中心开启有趣互动
2019-10-30
-
郑老师联手任正非合作推出: 未来科学家(数理化尖子生)培训教育计划
2019-10-09
-
壹鼎生涯和腾讯云合力打造智慧教育云端生态
2019-10-09
-
OpenCV影像处理与电脑视觉应用by Python
2019-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