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席的爸爸与冷漠的遗传

一 、 低龄孩子居然也出现了抑郁症? 低龄抑郁,是指抑郁症低龄化的趋势。有数据显示,抑郁症患者数量呈上升趋势,而且年纪越来越低,多为14~30岁的青少年,甚至还有八九岁的孩子,每年上千名接受精神心理疾病治疗的人群

  低龄孩子居然也出现了抑郁症?

  低龄抑郁,是指抑郁症低龄化的趋势。有数据显示,抑郁症患者数量呈上升趋势,而且年纪越来越低,多为14~30岁的青少年,甚至还有八九岁的孩子,每年上千名接受精神心理疾病治疗的人群中,青少年约占四分之一,他们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家庭教育、社会环境是诱发抑郁症的主要因素。

  在我做平安少年公益项目心理咨询师的这段时间里,居然也发现了低龄抑郁的孩子,一个三年级的孩子小志,就是一个低龄抑郁的孩子。见到他的时候,小志总是很郁郁寡欢,做什么都难以激起他的兴趣,有时候又表现得自暴自弃,非常烦躁,学习状态比较差,难以融入到集体生活中。

  我感到非常好奇,不知道这么低龄的一个孩子究竟为什么会得了抑郁症,带着这个疑问,我走访了小志的家庭。

  不懂得如何表达爱的爸爸

  当我走进小志的家庭,我发现这个家庭与我们的很多家庭很相似,妈妈是比较温柔体贴,事无巨细的,而爸爸却甚少出现在这个家庭的日常生活中,甚至有时候出现,也是在起着反作用,

  一次,我到小志家家访,发现院子里的小志突然摔了一跤,手指头被地上锋利的铁片划伤了,因为流了一点血,小志吓得嚎啕大哭起来,妈妈在厨房忙活,还没来得及跑过来查看孩子的情况,爸爸离得很近,他走过来非常粗暴地骂了几句:“哭什么哭?不就擦破了点皮吗?有什么好哭的,哎呀,吵死了,生个孩子有什么用?还不如不生好,光知道哭!”

  爸爸粗暴的态度把小志吓坏了,他哭也不是,不哭也不是,愣在了原地。妈妈赶紧上前查看伤口,小声安慰,渐渐的,小志停止了哭泣。

  当我惊讶于孩子父亲粗暴的态度时,没想到小志的父亲又做了一个举动。

  爸爸见小志伤口还在流血,紧接着,又很紧张的叫妈妈来,对她说“你把他带到儿童医院去看一看,有没有什么大的问题?”,还特意一再嘱咐“你不要带他去其他的普通的医院,要去一定要去市里最大、最好的儿童医院!”

  看起来,小志的父亲也很关心他,但表面上,他会用最冷漠粗暴的方式对待小志。

  像这种令人费解的表达方式,小志的父亲还有很多。

  比如当孩子有求于爸爸的时候,爸爸会说,去去去,找你妈去!别烦我!但当孩子求助妈妈的时候,爸爸又会从旁偷偷关心,要妈妈给孩子安排最好的解决方案。

  我发现,小志的爸爸对孩子的关爱,是用一种很冷漠的方式表达出来的,但其实,我们又能看得到,他是非常重视孩子的。当爸爸用一种极端冷漠粗暴的方式去对待孩子的时候,

  孩子在爸爸这里几乎是得不到任何回应的,渐渐地,孩子就出现了抑郁的倾向。

  那这个爸爸为什么会用一种极度冷漠的方式来对待孩子呢?

  粗暴冷漠是可以遗传的

  在和小志的妈妈聊天时,我得知,小志的爸爸本身就很缺乏安全感和爱。在他自己成长的过程中,小志爸爸的父母,也就是小志的爷爷奶奶本身也是秉持着这种挫折和粗暴的养育态度,对小志的爸爸也是比较冷漠的。

  小志的妈妈还告诉我一件事,说在小志爸爸小的时候,有一天,他赶着要去上学,自行车却坏了,他就去求助小志的爷爷,希望让他帮忙修一下自行车,要不然自己就要迟到了,

  但是小志的爷爷却置之不理,埋怨他没有及时修理自行车,自己处理。结果小志的爸爸没办法,只好着急地哭着去求隔壁家的伯伯,结果是隔壁家的伯伯跑过来帮他把自行车修好了,他才能够按时到达学校。

  小志的妈妈还讲了一件事,说她带着小志去爷爷奶奶家,爷爷很难得的把孩子带出去买了两块钱的零食,结果回来后,奶奶一直都在说,你还给他买什么零食,你还指望这个孩子长大了还能够孝敬你吗?你还是看好自己的钱吧!

  所以在这样冷漠环境的包裹下,可想而知,小志的爸爸也渐渐养成了一种冷漠粗暴的性格,因为他自己在长大的过程里,就没有学会如何去当一个好爸爸,也没有学会如何去爱别人,在他成为爸爸之后,他也没有经过任何的学习,而是沿用自己父母的方式去对待他的孩子,导致他的孩子被一种冰冷的情绪左右,进而生成了抑郁症。

  当我发现问题的根源后,就建议小志的爸爸和小志一起进行一个好习惯养成观察表的记录,帮助他们建立起正向的行为习惯和反馈,让爸爸真正从一种冷漠的情绪里走出来,尝试用一种温情有爱的方式和孩子沟通,甚至可以使用一些心理学专家设计和引导语跟孩子做沟通。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之后,我们在小志的身上看到了这种引导的效果,小志的抑郁症状有所缓解,和爸爸的亲子沟通也变得顺畅和温暖了。

  平安少年公益项目今年开展以来已经帮助了许许多多的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孩子,我作为其中一位项目心理咨询师,在帮助孩子的同时也在帮助这一个个家庭,少年平安则国平安,少年健康则国健康,在时代的变化下,我们对孩子健康的培养应该不再仅限于身体上的更重要的还有心灵上、心理上的,平安少年公益项目中所发现和帮助的孩子很多都是家长忽视或者受限于家庭情况使得孩子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帮助,在此也呼吁大家更多的关注平安少年公益项目和心理健康。


本文地址:http://www.jiaoyutoutiao.com/dongtai/2774.html

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创业须谨慎!编辑声明:教育头条是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平台,转载务必注明来源,文章内容为作者未知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1074976040@qq.com

相关阅读
教育快报
7*24小时快讯
教育图文排名